06

2013

-

08

《预应力混凝土桩安全生产要求》解读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产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生产,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应用,由于其在工程施工中经济效益比较明显,各个企业争相上马,管桩产量年增长速度非常快,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各企业发展不平衡,企业之间无论是企业规模、技术力量、产品结构、产品质量都有很大的差距。管桩生产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用工方面大多数企业都是实行两班制生产,同时,管桩生产行业对员工技能的要求不是很高,主要表现是劳动强度大,工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产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生产,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应用,由于其在工程施工中经济效益比较明显,各个企业争相上马,管桩产量年增长速度非常快,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各企业发展不平衡,企业之间无论是企业规模、技术力量、产品结构、产品质量都有很大的差距。管桩生产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用工方面大多数企业都是实行两班制生产,同时,管桩生产行业对员工技能的要求不是很高,主要表现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比较差,员工流动性大,给企业员工上岗的各种培训及正常生产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各管桩生产企业所发生的安全事故比较多,因此,有些专家把这种生产现状称为工业生产中的“高危行业”,大量的安全事故,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巨大的损失,给管桩生产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规范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减少和控制管桩生产中各种不安全的事故或行为发生,工信部于2012年底首发国家建材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桩安全生产要求》,并于2013年6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适用范围;标准中规定了先张拉法预应力管桩的安全基础管理、设备及安全设施、工艺安全操作、作业场所与职业健康安全等安全生产要求。适用于采用离心成型工艺制造的先张拉法预应力混凝土桩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二是规范引用文件;对标准引用文件的编号、目录作具体的说明。
  三是安全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一般要求三百人以上的企业要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三百人以下要有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职责,明确责任与义务。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员工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要有应对的措施和解决办法。同时还应有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等。
  四是设备及安全设施;规定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及安全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设计、可行性研究、安全预评价及验收评价、职业安全卫生评价、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等各阶段进行规范管理。明确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和设备,对重大危险源(如蒸压釜、锅炉等)应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应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设备及安全设施,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台账,定期检修维修。对设备及安全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等具体内容。
  五是工艺安全操作;也是本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与企业日常生产紧密相关,贯穿到管桩生产工艺的每个环节。有经验的“老管桩”都知道每个环节的要害,知道如何去防范。操作岗位上的新员工除对其进行必要的上岗前安全培训外,主要是要熟悉设备的功能和遵守设备操作规程,这是组织生产和保障人身和设备运行安全的重要基础。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工艺安全操作管理,那么就会出现安全事故频发,生产现场混乱的局面。标准就是根据每一个血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标准对每个工艺环节都有具体的规范要求。首先是工艺安全操作一般要求:1.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及工艺安全操作规程,经专业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2.操作人员在作业前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做好作业前的准备。3.开机前操作人员应对设备的机械、电气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方能进入工作状态。4.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生异常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应及时切断电源,设立警示标志后等待维修人员处理。5.作业时不应随意抛丢物件。6.作业结束后,应将设备设施置于非工作状态,并切断工作电源,及时清理工作场地,保持通道畅通。
  对各工艺设备的安全操作都作明确的规定,不严格遵守就有可能发生危险;如钢棒切断机运行时,放线盘被钢棒卡住了,操作工人在未停机的情况下,用手拉动钢棒,不是手被料盘夹破,就是被钢棒弹伤;管桩合模作业时,未能将合模螺栓均匀拧紧,导致管模高速离心时合模螺栓飞出伤人;行车起吊时,被吊物的重心与偏离起吊中心,导致被吊物离地后快速摆动伤人;离心作业的操作人员衣着不整,不慎被带入高速作业的离心机;滚焊作业操作人员衣着不整,不慎被带入滚焊作业的管桩骨架焊接机;行车工之间配合不好,一台行车失控或失误冲撞了另一台正在作业的行车等等,从而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还有因为釜门未关到位就送汽引起高压釜爆炸事故等。混凝土搅拌机发生故障,维修工人进入搅拌机内维修时,搅拌机操作人员不慎开动启动按钮造成事故;这里面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或其他因素,不论是什么原因,只要大家提高认识,主动防范,绝大部分的事故是可以避免。
  一、钢筋加工区:这个工艺环节存在操作人员被钢棒弹伤,或镦头时被高温灼伤等事故,标准主要有如下规定1.拉丝机不应超负荷拉拔作业,操作人员不能靠近正在作业的拉丝机滚筒。2.钢棒定长切断时应将钢筋平稳放至料盘上,操作人员不应站在料盘机上作业,禁止人员站立在钢筋弹出方向。遇到卡料时不应直接用手扳动,操作不当会被钢棒弹伤。3.镦头机设定通电时间及温度后,不应随意更改。溢流阀、节流阀不应随意调节,更换镦头夹具时应切断电源。更不许直接触碰高温部位,防止被灼伤。4.钢筋骨架滚焊作业时,操作人员应与设备保持安全距离。更换设备的零配件前应切断电源,设警示标志。滚焊作业时,操作人员应与设备保持安全距离。
  二、原料输送、搅拌及布料:这个工艺环节有物料运输车辆、皮带输送设备、料仓、计量设备、动力空气、搅拌主机等,从本行业生产厂家来看,搅拌主机内部作业出现事故较多,应该重点防范。本环节主要规定有:
  1.装载机、车辆进入堆场进行上料作业时,禁止其他人员进入堆场,车辆应服从搅拌工指挥,按要求上料,多上料会进成满仓,误上料会造成配料错误。
  2.皮带机作业时,严禁任何人从带上面跨越。输送带打滑时,严禁用手拉动,严禁运转时进行清理作业或检修作业。当料仓或输送皮带发生堵塞,维修人员在进入料仓清除作业前应切断电源,设立警示牌并安排专人监控。
  3.搅拌机在生产前应确认搅拌机内无人后方可运行,如检修或清理搅拌机时应切断电源,设立警示标志,留专人看守,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入搅拌机进行作业。交接班前应将搅拌机作一次清洗,清除搅拌机内的废料。定期检查搅拌系统的安全连锁装置。
  4.布料、合模作业,在布料过程中应告知作业人员,严禁操作人员在布料车或地面小车行驶过程中上下,牵引小车在运行过程中禁止踩踏钢丝绳。
  5.合模作业时操作人员应配合指挥,钢模吊运应平稳轻放;上下钢模的合模螺栓应齐全、完好,螺栓拧紧程度一致,钢模合缝平整;及时更换不能使用的螺栓;严禁布料后上下模螺栓未拧紧时吊运钢模。
  6.现场进行清洗作业时应切断电源。
  三、预应力张拉及离心
  上世纪80年代末从国外引进生产线时,管桩离心机安装有移动式的离心保护罩,离心作业时,保护罩打开,将高速旋转的管桩模具置于保护罩中,既保护管模跳离,同时降低噪音,减少混凝土浆水的飞溅等,具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国内管桩生产企业在安装自行开发的离心保护罩后,由于操作时使用不方便,保护罩的控制系统经常出现故障,于是就干脆弃之不用,离心机一般都没有设置安全保护罩。离心机是管桩生产线中能耗高、噪音大、结构长、运转速度快的设备。相对事故也是比较多,本环节主要规定有:
  1.张拉作业时确认张拉机与张拉螺杆牢固连接后,方可进行张拉作业;安全阀应按设备额定油压调整,严禁任意调整,严禁张拉机超负荷张拉作业;定期检验压力表、千斤顶,定期检查张拉用锚具、夹具等,及时更换磨损的零件;张拉机作业时操作人员应站立在张拉机两侧作业,严禁人员在张拉机的拉伸方向两端外侧走动。
  2.离心作业区应设置隔离装置,其强度、刚度和尺寸等应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要求;离心机运转过程中,应密切注意钢模的运转状况,及时记载离心机运行状况,作业人员不应擅自离开岗位;离心机运转过程中,严禁人员进入离心作业区,严禁人员在离心机两侧走动;待离心机完全停止转动后,方可进行挂钩作业;待挂钩人员离开离心作业区后,方可进行起吊钢模作业。
  四、常压蒸汽养护和脱模、清模及装配作业
  蒸汽养护池一般深度有2.5米左右,其中有2/3左右深度都低于地平,池盖面积大,提盖子时大量蒸汽向上扩散,对行车工视线影响较大,安全隐患多。脱模、清模作业时与行车作业交叉较多,配合不好,容易发生碰撞。本环节主要规定有:
  进入蒸养池作业时,应在蒸养池顶的槽钢上设立警示标志;蒸养池盖合上前应鸣铃提示,查验确认蒸养池内无人员后方能盖上盖子;通入蒸汽前应检查蒸养池、蒸养池盖、供汽管道、阀门、仪表、排水口等,确认无误后方可通入蒸汽;吊放钢模时动作要轻,严禁钢模碰撞养护池壁或滚动;禁止非相关工序作业人员在养护池盖上行走。
  脱模时起吊或放置钢模作业时相邻钢模间严禁人员走动。翻模时严禁单钩作业。钢模与钢模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清模时应采用专业的清理工具,严禁采用手工直接清理;定期检查脱模清模场地,严禁钢模及管桩等滚动或碰撞。
  五、锅炉、高压釜的安全使用
  锅炉、蒸压釜都是承压类特种设备,国家对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保养都有严格的规定,在管桩生产过程中,蒸压釜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有人身安全的、设备安全的,而事故的性质都比较严重,是管桩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标准对锅炉、蒸压釜的使用管理有明确的要求:
  (一)锅炉、蒸压釜属特种设备,蒸汽锅炉的生产操作要求应符合《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取得特种设备使用许可证后方可投入运行,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锅炉的水质要求应符合GB1576《工业锅炉水质》标准的规定;锅炉的运行、停炉都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锅炉、蒸压釜的安全附件要定期进行校验、维护;锅炉给蒸压釜及养护池送汽必须确认清楚后再进行。
  (二)在管桩进釜、出釜及高压蒸汽养护作业过程中严禁人员在蒸压釜两端走动,严禁人员在釜门处和进汽阀、排汽阀旁停顿;作业时至少有两人以上操作,其中一人负责检查,应仔细检查釜内状况,查验确认高压釜内无人员;关闭釜门时应将釜门对正,再摇手柄,到达预定关闭部位后锁紧手柄,插好釜门齿插销;供汽前,应检查确认釜门齿插销、汽阀与齿销的联锁装置等处于设定位置,确认釜门齿对正后,方可打开进气阀门;降压排汽前,确认进汽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打开蒸压釜排汽阀门,直至釜内蒸汽排尽;开启釜门前应确认釜内冷凝水已排完,待压力表指针在“0”MPa位置,确认排汽口仓无压力后,方可打开釜头安全连锁手柄;开启釜门时,应将釜门上的连接齿移动松开至泄汽槽位置,待釜内蒸汽完全散尽后方可缓慢开启釜门;严禁釜内高温的冷凝水快速外泄。高压蒸汽作业过程中应及时观察压力表、安全阀、温度表、疏水阀及安全联锁装置的运行状况,及时记载高压蒸汽养护过程中的运行状况。
  五、吊装作业
  行车在管桩生产线中使用率较高,但由于行车运行速度快、行车工与地面交叉配合作业多、现场噪音大、视线差,管桩生产线上是地面操作人员“头顶行车,面朝管模”在车间作业的同时,重载的行车在操作人员的头顶往返飞驰,存在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是管桩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环节;行车与地面岗位、行车与行车之间的配合出现误差就容易出现事故,如行车相互碰撞、被吊物的重心与偏离摆动伤人等。标准要求吊装作业应遵守JGJ33-2001第4章和GB 6067.1的有关规定,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行车属起重类特种设备,必须经地方质监部门验收合格并取得使用证后投入使用,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作业前应检查设备及周边环境,钢丝绳、链环、吊钩要安装规范;作业过程中,吊机在运行前,应鸣铃,前方人员回避,严禁吊物从作业人员的上方通过;按钢模的固定吊环垂直起吊,不应随意更改吊点;严禁歪拉斜吊;在卸吊钩或挂吊钩作业时,加强挂钩人员与吊装作业人员的配合,起吊时挂钩工不应攀附在工件上;严禁被吊物的重心偏离起吊中心,严禁被吊物在没有达到设定高度时吊机就作水平移动;严禁超载作业;吊机在运行过程中若发生停电时,应将控制器放置在零位,并迅速关闭电源,禁止人员靠近吊物下方。同一作业区的两台吊机同时作业时要保持适当间距;严禁操作人员从一台行车从空中跨越到另一台行车。维护方面要定期检查制动器、刹车皮和钢丝绳及吊具,检查紧急停止开关及限位装置,检查轨道紧固件等。下班时要切断电源,室外行车停止吊运作业,且应采取固定设备的措施。
  六、堆放及运输作业
  成品管桩堆放要进行分类,要按下长上短的原则码放。如果码放不整、固定不牢,会出现滑桩、滚桩事故,应该严格防范,本环节要求内容有: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堆放时上节桩的长度不应大于下节桩的长度;堆放作业时应轻起轻放,严禁抛掷、碰撞、滚落;以卷扬机为牵引动力的地面运输台车,作业前应仔细检查钢丝绳及其连接卡件、台车及其车轮、轨道等;采用汽车运输桩时,上节桩的长度不应大于下节桩的长度,并设置垫木,装车完后应采用钢丝绳固定。
  另外,通用设备如空气压缩机的操作、用电作业安全规定、厂区建(构)筑物防火等级要求、物资存储规范、道路或通道要求、职业危害健康监护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与工业企业安全生产规范相通,不多叙述。
  管桩生产相对安全事故多,但不是不可防,关键要提高认识,从管桩企业许多事故发生的现象来看,人的不安全因素是关键。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导致其它不安全状态出现,也可能出现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还可能造成事故隐患并触发事故的发生。《预应力混凝土桩安全生产要求》标准已实施,是指导管桩企业安全生产的规范,通过学习,使该标准贯穿到生产工艺的每个环节,使每个员工学会自约,尊制度,尽责任,使生产作业有序进行,这便是管桩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内容。

关键词: